那边的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搞了个视频会谈。本来嘛,大家坐下来谈谈生意,聊聊合作,多好。结果,欧盟那边提的诉求,听着就让人有点儿“精神分裂”。
他们提了啥呢?简单说就两点: 第一,希望咱们中国“高抬贵手”,别把荷兰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这事儿“闹大”了。 第二,要求咱们中国“行个方便”,赶紧放宽对欧洲的稀土材料出口管制。
你听听,这话说得。一边伸手过来抢咱们企业的宝贝,还反过来劝咱们“要顾全大局”;另一边呢,又急吼吼地要求咱们把“工业维生素”敞开了供应给他们。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太“双标”了?一边打压中国企业,一边又要求中国继续给稀土开绿灯。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安世(Nexperia),总部在荷兰,是土生土长的荷兰企业没错。但它早就被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给收购了,是一家正儿八经的中资控股企业。收购完了,布局也挺全球化的:研发和销售部门在荷兰,但最核心的生产环节、绝大部分的产能,都放在了咱们中国。
今年早一点的时候,荷兰政府突然跳出来,以所谓“关键技术能力”和“公司治理存在缺陷”为由,说白了就是扣了个“国家安全风险”的大帽子,要强行接管中方股权。他们单方面冻结了安世的全球资产和知识产权,暂停了中方高管的部分权力,甚至还想安插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独立董事。
要说荷兰图啥?一是看中了安世的盈利能力,想直接摘桃子。二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是在向美国表态。
咱们都清楚,这几年中美关系多敏感。美国到处拉帮结派,搞各种“小院高墙”,拼了命地想遏制咱们的科技公司。荷兰这么干,就是一种政治站队,一种向美国交上的“投名状”。它想通过打击中资企业,既检验一下盟友的立场,也向“大哥”表个忠心。
商务部很快就出手了,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对安世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部分成品和零件实施出口管制。
咱们这手反击,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你荷兰不仁在先,就别怪我们不义在后。这是维护咱们自己企业合法权益的必要之举。
为啥?因为安世生产的这些芯片,别看可能不是最高精尖的,但它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毛细血管”。安世的芯片,绝大多数都供应给了欧洲的各大车企。
这下好了,安世的中国产品出不去了,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们立刻感觉到了寒意。宝马、大众这些巨头纷纷开始找关系、想办法。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也公开发声,说很多关键零部件的库存非常有限,如果安世的供应被切断,欧洲的整车厂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都可能面临生产线停摆的巨大风险。
如果说安世事件,只是打了欧洲汽车产业一个措手不及。那咱们之前对稀土出口管制的升级,那可真是实实在在地打在了欧洲的“命门”上。
不论是电动车的驱动电机,还是风电机组的磁体材料,抑或是高端武器系统、5G设备,不能离开它。
现在欧洲在干啥?他们在搞“绿色转型”。这个计划雄心勃勃,两大支柱产业就是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
咱们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那可不是吹的。不光是开采量大,更要命的是,咱们掌控着全球压倒性的提纯和分离技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哪怕欧盟在非洲、在南美发现了新的矿源,也仍然得靠咱们中国的技术,才能把那些矿石变成最终能用的高纯度产品。欧洲嘴上喊着“供应多元化”,但现实是,他们现在根本找不到第二个能代替中国的稳定供应方。
根据欧盟自己公布的数据,目前有大量(据称上千份)欧盟企业的稀土进口申请,正积压在咱们商务部的审批系统里。而实际获批的数量,远低于他们的产业需求。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已经不是第一次发出警告了,他们说,如果稀土供应链持续受阻,欧洲部分车企的生产计划将被迫调整,甚至有可能就是停产。
他们一面看着咱们的企业(比如安世)眼红,想用“安全”的借口来打压、来抢夺;可一转头,又发现了自己的“绿色梦想”和工业命脉,被咱们的稀土牢牢攥在手里。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欧盟官员一面强调“贸易不应政治化”,一面又急切地要求中国“尽快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这种前后不一的逻辑,不就是“既想当…又想立…”吗?如果真像他们说的“市场应当自由运作”,那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又算哪门子的市场行为?
一边,是政治和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欧洲的防务,基本被美国和北约掌控。俄乌冲突之后,这种依赖关系更是有增无减。一个没有独立防卫权的欧洲,在政治上自然也就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底气。
现在美国把中国当成头号“竞争对手”,欧洲作为“小弟”,必须得做足姿态,向美国交“投名状”。荷兰对安世下手,就是这种政治姿态的典型例子。它不光是觊觎安世的利润,更是一种向美国看齐的政治表态。
中国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的产业链、供应链早就深层次地融合、紧密相连了。无论是德国的汽车工业,还是法国的奢侈品产业,都根本没办法承受与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硬脱钩”的灾难性后果。
一个小小的安世芯片停供,就已经能让欧洲经济“抖三抖”。如果真的和咱们全面脱钩,那欧洲经济离也就不远了。
所以你看,欧洲的政客们,总是在第一先考虑美国盟友的态度;可欧洲的企业家们,又天天在担心中国的供应链。这种撕裂,让欧盟的对华政策变得既可笑又可悲。
面对欧盟这种逻辑混乱的“既要又要”,咱们的应对策略其实非常明确,核心就是: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安世半导体这件事,是荷兰方面单方面挑起的争端。那要处理问题,就必须由荷兰撤销他们那些不合理的行政干预措施,让商业问题回归商业轨道,让市场规则重新发挥作用。
想让咱们解除对安世产品的出口管制?可以,你荷兰必须先收回那只破坏规则的手。这是基本的是非问题,也是没办法颠倒的先后顺序。
咱们同意和欧盟保持沟通、继续谈判,这本身就已经展现了足够的诚意,是给对方留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窗口。我们并没有因对方的无理取闹,就直接关上所有对话的大门。
甚至,在稀土出口管制的大框架下,咱们还为那些合规的欧洲企业保留了申请和审批的“绿色通道”。
这个底线,就是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我们不可能任由欧洲肆意破坏规则,更不可能在西方国家侵犯咱们合法权益的同时,还无条件地继续供应战略资源。
第一条路,是回归理性,正视现实。立即敦促荷兰方面撤回对安世半导体的无理干预。如果欧洲能展现出这样的诚意,那咱们自然也愿意“投桃报李”,在规则框架内,对稀土等相关出口限制和审批流程,做出积极的调整。
第二条路,就是继续沉浸在他们那套矛盾的逻辑里,将“双重标准”进行到底。一边在安世问题上继续搞政治操弄,一边又幻想通过不断施压,逼迫咱们在稀土问题上做出让步。
咱们中国人向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果欧洲选择的是非商业的政治操弄,那他们就要做到优秀承受相应经济后果的准备。
对咱们而言,牌桌上始终都放着“合作”与“斗争”这两种选择。至于欧盟最终想打出哪一张牌,选择权,其实在他们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