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肖军正应邀在“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SIGNAL)举办的第九届“以色列中国政策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三大全球倡议对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及中以关系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
7月9日,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发言人在官方公众号发表谈话,针对近日以色列未来党议员涉台错误言行发表谈话。这位发言人指出,以色列未来党某议员赴中国台湾会见所谓“副总统”和“外长”,返回以色列后在社交媒体平台同台相关人员相互勾连吹捧,在以媒体大谈此访见闻,公然将中国台湾称为“国家”……上述言行“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严重破坏中以关系政治基础,严重毒化中以友好务实合作氛围。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已向以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消除恶劣影响……”
据了解,今年4月底,以色列反对党未来党议员博阿兹托波鲁维斯基曾率议会代表团访问台湾。5月底,另外几个党派组成的更高级别代表团再次访台。台湾当局正副领导人先后会见这两个以色列议会团组。托波鲁维斯基是以色列出生的东欧犹太移民后代,大概因为“台以友好议会小组”负责人这个身份,他2024年即已到过台湾。近日访台归来后,托波鲁维斯基与台湾相关人物在社交媒体继续互动,为势力张目,为中以关系添堵,并引发《今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等媒体关注。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罕见就涉台问题发声,并用“三个严重”形容托波鲁维斯基的错误言行,这在中以建交33年来十分罕见,足见其踩踏了“一个中国”红线,给中以关系制造了摩擦和杂音。观察家也注意到,中国外交部并未就此召见履新不久的以色列驻华大使进行交涉,本身说明个别以色列议员的错误言行并不代表以色列官方立场,因此由中国驻以使馆出面谴责和警告,较为恰当与合适。
事实上,托波鲁维斯基的这番操弄并不体现中以友好关系的大局、主流和常态,因此不必小题大做。但是,外交本来就无小事,一个中国原则更是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大事。在全球聚焦延宕已久的第六次中东战争之时,中以友好与务实合作关系出现这个杂音与异调,也不能掉以轻心:它既反映了以色列复杂的内部政治光谱,也凸显了这场战争的外溢效应,即以色列在面对国际高压和舆论孤立的不利态势下,渴望获得外部同情和支持,个别政客甚至不惜为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总之,中以关系出现涉台险情,是不必过于放大和拔高的“茶壶风波”,但是任由其势头扩大,势必变成伤害中以关系的新变量。
首先,以色列自建国以来,无论哪个党执政,也无论立场是左是右,其领导人始终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地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在漫长的冷战时代,即使中国外交一边倒地站在阿拉伯世界一边,作为“国际孤儿”的以色列,纵然与台湾当局交往密切,也始终未与其建立任何形式的外交关系。33年前中以建交时,双方没有任何历史负担,尤其不存在其他国家所经历的先与台湾“断交”,再与中国建交的艰难谈判和痛苦取舍过程。
究其原因,以色列历代领导人深知谁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真正合法代表,以色列人民也感佩中国人民从古到今对犹太人的包容与厚待。同时,尽管中国在中东问题长期对以色列施加压力,但也始终反对阿拉伯阵营“消灭以色列”的激进思潮,主张将以色列政府的侵略扩张政策与以色列人民分开,并尊重以色列合理的安全关切。
其次,以色列是个多党政治和移民国家,长期受美国和西方价值观影响,不同党派对外主张不尽相同甚至经常抵触,政府与议会对抗,执政党与反对党死磕是常态,小党绑架大党或执政联盟更是以色列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因此,即便在中以关系发展平顺的时期,也难免出现干涉中国内政、触碰中国红线年,以色列议长伯格在接待我全国人大常务委会委员长前夕,就曾不顾中方劝诫和交涉而会见。至于言论完全自由化的以色列媒体,从来也不乏指责中国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同样不是以色列舆论的主流和强音。
其三,以色列是西方阵营中唯一真正顶住美国两党政府压力而保持对华友好政策稳定性的国家。笔者曾就此专门撰文分析过,以色列面对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干扰,依然坚持积极、灵活和务实地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包括始终没有放弃与中方共建军民两用的海法港相关项目。2022年,中国已成为以色列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即便过去一年多来,中以外交官在多边场合不乏激烈交锋,但是,双方都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使交锋呈现偶发和可控状态,没有波及双方全面合作和战略互信。
其四,中以关系的确正在经受“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冲击,双方舆论的彼此好感度明显下降,大致处于建交以来最低点。客观上说,以色列遭受类似“911”式的国耻与国难,陷入“七线交火”状态,至今没有终结“战争状态”,因此,整个国家、社会处于罕见的危难状态,从政客到民众,情绪都极度紧张、脆弱和敏感,对外反应难免夸张和走形,包括有人在涉华议题上反复出格越位。此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中国以国际法为原则,秉持中东争端本身的是非曲直,站在历史正确与正义的一边,也基于大国责任和义务,持续抨击以色列政府的好战和非人道主义行径,对以色列社会形成的压力也达到双边关系正常化后从来未有的程度。此外,中国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舆论,也基于国际公义和同情弱者,形成不利于以色列的舆论场。这种氛围导致以色列社会的情绪有所抬头,也给某些政客操弄培育了土壤。这两年以色列政党、政客与台湾勾连明显密切,即有相互抱团取暖之意。
其五,内塔尼亚胡政府尽管在中东问题上日益强硬和右倾,但是,始终保持着对华友好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线,不仅他本人从未公开因为中国强大的舆论和外交压力而啧有烦言,其他右翼和极右翼阁员也极少公开攻击中国。因此,以色列个别议员乃至官员的或挺台言行,无论如何不能算在以色列政府头上,更不能视作以色列的国家政策和国家行为。
其六,这场风波既不像以色列朝野合谋、分唱红白脸而向中国施压,也不能说未来党集体立场发生逆转。熟悉以色列政治的人都清楚,未来党是个仅有12年历史的中间党派,也是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的宿敌。2021年,该党曾联合统一右翼联盟等七个党团组建“八党执政联盟”,推翻连续执政12年的内塔尼亚胡。2022年“八党执政联盟”解体后,未来党又推动议会倒阁,触发大选。今年6月,未来党作为反对党再提议案,旨在推翻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
2022年4月初,未来党、时任外长和候任总理拉皮德,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通话时,明确强调“以中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以方视中国为朋友,建交以来始终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一立场从未改变,并已成为对华关系的重要基础……”如今,拉皮德麾下议员操弄台湾议题,是其及未来党无力约束,还是时过境迁翻脸不认人?或者刻意表达对中国中东政策的不满?笔者还是不愿以恶意去揣测整个未来党特别是其领袖拉皮德改变了对华态度和政策,更愿意相信是这个所谓的“台以友好小组”主席个人上蹿下跳博取眼球。
也许因为上述种种因素,中方采取了相对低调、克制和冷静的处置方式,避免闻鸡起舞而被未来党个别害群之马带乱节奏,努力维持中以战略互信、友好与务实合作的总态势和基本盘。
应当指出和警惕的是,在托波鲁维斯基炒作涉台话题时,又有动机不良的媒体释放所谓中国向伊朗出口先进战斗机和防空体系的消息,这不仅给刚达成停火的以色列与伊朗制造紧张与对立气氛,也在挑拨中以战略互信,恶化以色列对华舆论,破坏中以双边关系和合作,实在是居心不良,唯恐中东不乱,唯恐中国中东外交行稳走实。